日期:2014年08月19日 来源:admin 浏览:10244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更多的人们逐渐意识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并得到各有关方面的关注,大家普遍认为,现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急需改善,儿童青少年心理保健,对家庭、学校、社会及儿童青少年本身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在由上海市卫生中心、上海心理咨询中心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组织的一项对上海市的24000名4~16岁的儿童进行一项调查中发现,我国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0.2~14.5%。其中第一位是多动症占7%左右,第二位的是情绪障碍3%左右,占第三位的是社会交往问题1%左右。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保科的张劲松、沈理笑、许积德等综合医院心理门诊中的儿童病例分析,说明症状类型主要有:情绪问题、学习问题、行为问题,其中情绪障碍占34.25%;适应性问题占2.8%;多动性占11.65%;品行问题占3.9%;睡眠问题占1.7%;学习困难占8.8%;内趋力不足占13.3% 。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对2055名9-15周岁的困境儿童所做心理健康调查时,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的儿童有223名,占到10%左右。
一、儿童心理问题的特点: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大都存在发展性的特点,即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主要心理问题。通过调查显示:
1、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和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通过对全国22个城市26个单位的24000名4-16岁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后,指出4-5岁(学前期)主要为社会交往问题;6-11岁(小学时期)主要为注意缺损障碍;12-16岁(少年时期)主要为情绪障碍。
2、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在困境儿童的心理咨询过程中,统计出:0-18岁的儿童主要存在六类问题,比例从高到底依次是:行为问题(47.77%)、情绪问题(27.23%)、学习困难(23.21%)、多动(22.325)、科学育儿知识咨询(17.41%)、适应不良(6.25%),并且发现:11岁(尤其6岁)以下(含11岁)主要是"科学育儿知识咨询"、12岁以上(含12岁)主要以"行为问题"为主。
二、儿童青少年的研究课题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首先要从个体自身、社会、家庭、教育机构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必须坚持"社会-心理-生物"的综合模式,在社会大系统中形成医疗、心理、教育、福利等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网络,以早期干预、及时干预、系统干预、发展性干预等为原则,在干预策略上提倡直接干预与间接干预并重:
(一)直接干预:对儿童直接实施咨询在咨询中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积极实施干预策略(如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矫正与塑造),另外还有通过教育、指导、训练,使其心理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儿童摆脱心理困扰。对特殊儿童,则更注意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从儿童需要出发来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另外还要积极联系社会工作者,对儿童给以社会性的关注和支持。
(二)间接干预:主要是进行儿童生存、发展环境的创设和优化,通过客观因素(尤其家庭环境)的完善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具体措施有:
1.社区建设:在社区建立心理辅导站,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的辅导工作,为社区儿童建立心理档案,通过家庭随访、专家咨询等,及时为家庭及儿童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技术支持。同时,利用社区力量进行儿童心理健康观念的宣传和普及,使心理健康成为社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2.校园建设:积极做好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包括配备心理辅导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心理咨询,进行心理健康科研等等,尽可能使学生在良好身心状态中获得发展。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已历经十余年,从高校到中小学,已有了许多成绩应发扬光大,继续努力。
3.家庭优化: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第一任老师,更是儿童耳濡目染的"榜样",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着家庭,与家庭中的每一成员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深刻而持久,尤其年龄越小的儿童,受家庭的影响越容易、越大。
就家庭干预而言,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方面,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家庭式心理干预,对家长和孩子同时进行心理调试,让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间形成良性的健康交流模式,以此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主要从家长自身入手,改变家长的育儿观念,提高家长的育儿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从而间接地发展儿童。
通过各方面的重视和干预,使我们的儿童青少年达到新的健康标准:
1.经常保持愉快心情,有幸福感;
2.符合年龄特点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
3.具有健全的人格,富有和谐的思想和习惯;
4.恰当的自我控制,行为符合常规和年龄;
5.能适应环境,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6.乐于交往,易相处,能得到社会的公认;
7.身体健康,智力正常;
8.能根据自身年龄特点,循序渐进。
总之,"儿童"是0-18周岁所有个体的统称,这个年龄跨度正是一个人从出生逐步发展为独特个体的过程,可塑性大,面临的变化多,所受的环境影响也相对成人要明显。21世纪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将更受关注,培养"躯体状况良好、心理状况良好、社会适应状况良好、道德状况良好及社会福利状况良好"的儿童,将成为社会共需,相信通过整个社会的努力与通力协作,儿童的心理健康定会上一个高度!
目的意义重要性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存在着交互作用,心理健康也是提高中小学生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并且还有助于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形成。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其它几方面素质的水平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对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并达成教育目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在社会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多,而他们的理由说去来往往让人觉得可笑,为了可笑的理由去杀人或者犯罪,是青少年心理未受到健康引导的典型表现。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与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
所以,在孩子人格形成期,如果出现一些不能掌控的问题存在,需要寻求专业的机构帮忙,不要耽误孩子的人生。
寒假到了,许多家长又要忙着为孩子选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了。对于孩子的智力投资,家长们总是特别舍得,但是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关注的就非常少了。据了解,我国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在北京的一项调查,发现32%的中小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80%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疾患未被大家关注,以至延误病情,带来严重的后果。
青少年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必然会流露出一些警示信号。一是情绪表现:恐惧、焦虑,不愿上学,容易生气,敌意、想轻生等;二是行为表现异常:或者表现为离群独处,不与同年龄小朋友一起玩,沉默少语、少动,精神不集中;或者表现为过份活跃,暴力倾向,逃学、偷东西强迫行为;三是生理方面表现:头疼、恶心、呕吐、厌食或贪食,早醒,入睡困难,耳鸣、尿频甚至全身不适,但医生检查又没有发现躯体疾病。一旦发现上述这些异常信号时,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的精神科专科医院就诊,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进行心理检测和治疗方法也很简单,家长只需要做几个题,对照一下孩子的情况就可以了。在治疗上一般采取综合治疗。如果问题是急性的,开导一下,几天就好了。如果是慢性的,要采用药物、心理、家庭和学校的综合治疗。
预防青少年儿童心理疾患,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50%的儿童精神障碍问题来自家庭,在北京的一项调查,有70%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上不合格。为防止儿童心理疾病的发生,家长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疾病的知识,进行早期干预,并对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有全面的了解,不要违背教育规律,盲目攀比、模仿、“拔苗助长”,要多给孩子“松绑”。
心身健康影响人的一生,青少年儿童的心身健康更是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愿全社会都来关注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让我们的孩子不但有健康的体格,还要有健全的人格
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实施,城市家庭中独生子女已普遍化。独生子女社会关系简单,人际交往尤其是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有限,而且活动空间狭小,生存环境封闭,加上家长的溺爱或过度干涉,造成他们缺乏自律精神和自我控制能力,缺乏独立性和交际能力。
另外,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青少年生理成熟年龄明显提前。这意味着,中国青少年尤其是城市青少年,在心理发育更为稚嫩、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成熟程度更加不平衡的情况下,超前陷入心理危机。
现状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社会发展、家庭幸福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的变迁,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出现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为全球性的共识。
世界范围内儿童青少年精神行为和发育障碍的患病率约为20%,不同文化背景所报道的障碍类型大体相同。美国儿童青少年精神行为和发育障碍的患病率约为17%-22%,其中约有一半属于严重病人。而在美国患有精神障碍的儿童青少年中,仅有15%得到合适的照管。
在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同样突出。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儿童青少年有4.2亿,占世界儿童青少年总数的1/5。目前,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独生子女现象、单亲家庭的增加、不良的养育方式、社会竞争的激烈、环境的污染、新移民现象、父母望子成龙的压力和社会不良环境等因素均严重影响着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水平。1994年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中精神、行为、发育障碍的患病率达14.89%,由此估计我国有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儿4000万。但在我国,仅有5.8%的患病儿童少年曾经到儿童精神科或心理卫生门诊就诊,现状十分堪忧。
因此,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领域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重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