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苑

首页>>健康之苑>>健康之苑>>正文健康之苑

内观法

日期:2014年08月19日      来源:admin      浏览:9952次

 

内观法250年前由日本的禅僧白稳(1685~1768)创始的,而现在所普及的内观法是由吉本伊信(1916~1988)开创的,被称为自己观察法。这种方法是个人通过对自己人生经历中的基本人际关系――对人关系的回忆、回答内观3个项目的具体的提问,从而对自己的历史进行检证,从所得到的结果可以彻底洞察自己的人际关系,改变自我中心意识的一种精神治疗法。吉本认为:“要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信心,可以去查查过去一天天度过的日子”。

内观”指“观内”、“了解自己”、“视内心中的自我”之意。借用佛学“观察自我内心”的方法,设置特定的程序进行“集中内省”,以达自我精神修养或者治疗精神障碍的目的。内观法可以称作“观察自己法”、“洞察自我法”。

一部“内观”的历史即一部吉本伊信的历史。根据吉本的自述,他就读小学二年级时,家中四岁的妹妹死了,母亲非常难过,从而对宗教的信仰活动更为积极,吉本每天和母亲到寺里参拜,因而有机会接触到日本净土真宗的宗教精神修养法即不饮食,不睡眠去悟生死无常,转迷开悟的修养。吉本认为不眠、不饮食相当痛苦,将会阻挠人求道进取之心,而且不能持久。吉本把这种宗教修养加以改造,使一般人也可以做,并改称为“内观”。

吉本自己在进行内观时,总共经历了四次才成功。前两次都是被迫进行,因而无法忍受生理上的痛楚而放弃,第三次虽是自愿,但也因饥饿而放弃,直到第四次,在他二十二岁那年大悟。吉本对于此修行法只限于狭窄的宗教团体和少数人的作法感到疑惑,加以修改,期望能推广。

1940年,吉本和恩师驹谷谛信一起确立了“内观法”,1945年,吉本发行小册子,封面写“反省”,附上副题“内观”,这是吉本内观法的第一本著作。“内观法”只重视实践而排斥理论,这和吉本伊信毫无精神医学、心理学的背景有关。所以吉本说:“我没有学问,内观理论让学者去研究,我的终身工作就是做内观的向导”。这也是内观疗法迟迟未能建立的原因。直至1954年“内观法”被引入法务省矫正界,1962年引入学校教育,1965年得到应用,才开始在医院等对精神病、身心病的治疗起到作用。目前日本有17所专设的内观疗法研修所,医疗机关12处,海外研修设施7处,国立大学附属医院1处,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也已经设立了对内观疗法的专门研究机构。内观作为精神疗法的一种,特别是对神经症的疗效显著

内观法的基本课题是“了解他人对自己照顾多少,自己又对这些人回报了多少”。亦即检讨具体事实看是“施”多还是“受”多。要去体会在过去的人生过程中有哪些人关爱到我或别人为我做的事情,有属于物质的,劳力的还有精神层面的。而在内观的过程中,感受爱最强烈的,莫过于洞察到“别人为我有献身的、牺牲行为的爱,而自己却有背叛性行为,尽管如此,别人仍然宽恕自己”。换言之“自我牺牲”的宽恕才是人类最高的爱。

从正面去内观他人的爱就能回忆过去自己所遗忘的爱,并且去感受别人给予自己的爱,因此,过去认为自己未被爱而有被害意识者,一旦想起自己被爱的事实,心理会有很大的冲击,内观加深。一个人到了这个境界,就会放弃对于周遭人的偏见,称为“人我一体感”。

内观的对象是精神健康的人,如学生、护士、医生、教师、职员、家庭主妇等,尤其对独身子女的自我中心问题,效果显著。内观疗法作为心理疗法应用的对象则是精神不健康的人,如夫妇关系不洽、非社会行为、逃学、神经症、酒精依赖、抑郁症、心身疾病等。

通过内观人际互动的三个主题:别人为我做了些什么?我为别人回报了些什么?我做了些什么不该做的(给别人添了一些什么麻烦)?引导人们观察自我内心、观照自己、凝视内心、自我观照、自我启发、自我洞察。

按照内观治疗的程序,回顾对方给自己的关照,使内观者重温被爱的感情体验,唤起内观者的自信、责任感、受恩要报的义务感。回顾自己给对方添的麻烦会唤起羞愧感、非病理性负罪感(在日本这种罪感体验和认识是针对自己侵害了人们之间已经确立的关系准则和秩序)。以上两类感情互成表里,加剧了内观者的情感活动,从而为破坏原来的认知框架创造了基础。通过内观,内观者爱他人的社会性意向,重建自我形象的意向,改进人际协调的意向均会提高,这对革新自我有重大意义。把遗忘的、混乱的、杂乱无章的经历,按照题目回忆整理,达到自我洞察和对人理解,建立新的关系和新的生活。

通过内观过程,可以重新了解自己、减轻烦恼、提高自信、振作人生与森田疗法不同的是,内观疗法重视自我内在的矛盾,企图促进与自然同化,内观疗法则重视洞察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透过“纯粹罪恶感”的感受去适应社会自我,获得“自由的良心”。

                                                   胡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