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9月29日 来源:网站编辑 浏览:10072次
2018年10月10日是第27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旨在通过多途径的宣传教育,让儿童青少年掌握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使家长、学校、社会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全社会共同维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借此机会介绍儿童常见有一种精神疾病,抽动障碍。
什么是抽动障碍?
某男孩,7岁,因大口抽气,伴张口摇头半月,到儿童精神科就诊。患儿来诊前患感冒,几天后感冒好转。没有急性精神刺激,但出现大口抽气,无法控制。患儿抽气时,面色不发白,口唇不发紫,无任何声响。伴有张口摇头,人是清醒的没有意识障碍。当集中注意看电视时,与小朋友玩耍时抽气减轻,张口摇头减少。睡着后无抽气发作,睡眠时呼吸平稳,病后饮食、睡眠及活动正常,仍活泼好动。患儿曾多次在综合医院检查,没有发现有呼吸道、心肺生理功能的异常,也无其它疾病。曾用过多种药物治疗无效。既往无疾病史,无过敏史。家族无类似的患者。
这是什么病呢?是儿童抽动障碍,介绍的病例就是儿童抽动障碍的一种类型,叫短暂性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是一组主要发病于儿童期,表现为运动肌肉和发声肌肉抽动的疾病。基本症状是抽动,主要表现为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抽动症状的特点不受自己控制,随意突然、快速、重复和非节律性。可以受意志控制在短暂时间内暂时不发生,但却不能较长时间地控制自己不发生抽动症状。在受到心理刺激、情绪紧张、躯体疾病和其他应激情况下发作较频繁,睡眠时症状消失。短暂性抽动障碍预后良好,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的症状迁延,但对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影响不大,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预后较差,需要较长的时间服药才能控制症状。
一、抽动障碍的表现及类型
1、短暂性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症,为最常见类型,上述病例就是此类型。主要表现为简单的运动抽动症状。多首发于头部,如眨眼、耸鼻、皱额、张口、侧视、摇头、斜颈和耸肩等。少数表现为简单的发生抽动症状,如清嗓、咳嗽、吼叫、学狗叫或“啊”,“呀”等单调的声音。也可见多个的复杂部位的抽动,如跚跳、跑跳和拍打自己等。部分患者的抽动始终固定于某一部位,另一些患者的抽动部位则变化不定,从一种表现形式转变为另一种。例如,开始为眨眼,持续1~2个月后眨眼消失,继之以斜颈。还有部位患者可能表现为多个部位的运动抽动症状,如有皱额、斜颈和上肢抽动等。这类抽动障碍起病于学龄早期。4~7岁儿童最常见。多为男性。抽动症状在一天内多次发生,至少持续2周,但不超过1年。
2、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多数患者表现为简单或复杂的运动抽动,少数患者表现为简单或复杂的发声抽动,一般不会同时存在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抽动部位除头面部、颈部和肩部肌群外,也常发生上下肢体或躯干肌群,且症状表现形式一般持久不变。某些患者的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在病程中交替出现。例如,首发为单间的皱额和踢腿,持续半年后症状消退。继尔以清嗓声的发声抽动。抽动的频度可能每天发生,也可能继续出现,但发作的间隙期不会超过2个月。慢性抽动障碍病程持续较长,往往超过1年以上。
3、发生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又称Tourette综合征,或抽动秽语综合征。以进行性发展的多部位运动抽动和发生抽动为主要特征。一般首发症状为简单运动抽动,以面部肌肉的抽动最多,呈间断性,少数患者的首发症状为简单的发声抽动。随病程进展,抽动的部位增多,逐渐累及肩部、颈部、四肢或躯干等部位,表现形式也由简单抽动发展为复杂抽动,由单一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发展成两者兼有,发生频度也增加。其中约30%出现秽语症或猥亵行为。多数患者每天都有抽动发生,少数患者的抽动呈间断性,但发作间隙期不会超过2个月。病程持续迁延,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很大。
二、抽动障碍如何治疗
治疗原则是综合治疗,由父母、老师、医生、护士和社工组成一个治疗团队,从不同的角度治疗和矫正患者,采用的方式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教育训练、环境治疗、饮食调整。根据临床类型和严重程度选用治疗方法。对短暂性抽动障碍或症状较轻者仅采用心理治疗,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发生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或抽动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者,以药物为主,结合心理治疗及其它治疗。心理治疗包括心理转移法、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矫正和家庭治疗,这些治疗要的专业医院进行。
除上述治疗外可进行环境治疗和饮食调整,注意妥善安排日常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紧张疲劳,适当参加一定的体育和文娱活动,使其尽量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中。这些儿童的食物应避免应用食物添加剂、色素、咖啡因和水杨酸等。教育训练非常重要不但对患者进行,还要对父母、老师及相关的人员进行教育,讲解此病知识,治疗的道理和防范药物副反应,如何护理患者,父母养育知识的培训等内容。
三、抽动障碍康复指导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的疾病是多方面的,抽动障碍的患者不只有抽动症状本身,而是有许多并发症,如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学习困难、情绪和行为问题、睡眠障碍等。所以我们关注的焦点不仅是抽动症状本身,更应该是这些合并症,以及因此导致的人格不健全、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和社会功能损害。那么,作为患者的家长,应如何照顾这类孩子呢?
1、生活护理
(1)居室:居室的环境要注意通风、适宜湿度和温度,重要的是环境要安静,减少噪音。较强的噪音会打乱人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平衡,影响神经系统正常生理功能,有损于健康,长期生活在较强噪声中,可使人感到疲倦、不安、情绪紧张、睡眠不好、严重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及诱发或加重抽动病情。总之,应居住在一个安静、柔和、宽松的环境中利于病情的康复。
(2)管教:对抽动患儿管教不应娇惯,应耐心说服教育,不要打骂,不体罚。家长也不能溺爱,有病就不敢管。否则,今后患儿病好了,却留下一些坏毛病,如不懂礼貌、任性、脾气暴躁、打骂父母等。也不要让患儿沉密电脑游戏和网络,禁看一些惊险、恐怖影片或电视节目,对武打片或枪战片要少看或不看,以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而诱发抽动加重。对涉及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患儿要正确指导使用文明语言。
(3)上学:患儿智力一般都正常,理应当上学,但要注意患儿学习负担不要过重,家长不要对患儿提一些不实际的要求,比如要求各门功课达到多少分以上。鼓励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参加体育活动要注意运动不要过量,有一定危险的活动应有家长陪伴。若患儿抽动频繁用药不能控制,同时伴严重行为问题时,就要暂时停学一段时间,待症状减轻或基本控制后再复学。
2、心理护理
(1)对抽动障碍患儿应进行精神安慰与正面引导,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亲切友爱的方式接触,提昌家庭采用民主教育和赏识教育方式。当患儿发脾气或犯错误时,不要激惹他,更不能训斥。而要耐心劝导,讲道理以理服人。尽量不谈及患儿不愉快的事情。
(2)还应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让老师多给予正面引导,让同学多给予帮助,其目的是避免同学和周围人对患儿歧视,让患儿生活在温馨和安全的环境中,从而消除自卑心理和被歧视感,降低心理防御水平,有利于缓解抽动症状。
三、病情护理
1、病情观察:认真观察抽动患儿抽动发作的部位、形式、频率、强度、复杂性及干扰程度等,做出详细记录以作为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的依据。
2、服药管理;家长要督促检查抽动患儿按时、按量、准确无误服药。家长不能擅自增减药物,更不能自行停药。在临床中,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家长反映,孩子在吃药后抽动症状消失,就给孩子停药。可是没多长时间,抽动症状又出现了,如此反复好几次。
这时就有家长要问:抽动障碍到底能不能治愈?药要吃多长时间?目前,抽动障碍病因不明,是以某种形式的不随意、快速、重复的非节律运动,无明显目的、突发性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症状从轻到重,复杂多变,不仅表现为抽动,还伴有情绪障碍和行为异常。这些症状会长期存在,可能为终身疾患。因此,决定了本病的治疗具有长期性,即使症状完全消失也需要长时间(以年为单位)维持治疗,才可能减轻其复发。
抽动障碍的预后,抽动障碍大多数可缓解,少数症状迁延。发生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是慢性过程,起伏波动,病时长短不定。有些发病年龄较早的抽动障碍患者预后较差,可导致行为问题和人格缺陷,需要加强教育和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