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1-13 浏览:14796次
天下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往往避免不了一件事:唠叨。“记得多喝水”,“热了就脱衣服,冷了别忘记穿上”,这是呵护型唠叨;“该做作业了。”“太晚了,快上床睡觉去”,这是命令型唠叨;“又做错了,怎么这么粗心?”“见人就是不叫,还是这么没礼貌”,这是批评型唠叨;“你看你,考这么差,长大扫马路算了!”“扫个地都扫不干净,真是太笨了”,这是发泄型唠叨。
没有孩子愿意听父母的唠叨。在他们很小的时候,由于知识面有限,可能将爸爸妈妈的唠叨看作是一种爱护,一种温暖。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开始反感这种唠叨。经过多年对几千个样本的大调查发现,孩子3岁时,特别爱听妈妈的话。而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妈妈的话”渐渐不再受欢迎。与此同时,父亲的影响力在提高。在家庭中,母亲一般无微不至、细心体贴,而父亲的话语一般比较简洁,要求十分明确,孩子更乐于接受。
父母如何告别唠叨,使孩子更愿意接受自己的建议和提醒?在此给大家支几招:
1.教育“二八开”。家长对孩子所说的话,10句当中,2句是分析、评价和批评,8句应是激励和鼓励,学会把“食指”改成“大拇指”,传递正能量为主,渐进式培养好习惯,提高孩子接受父母言语信息的主动性,建立有效亲子沟通模式。
2.有理有据。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中,鼓励、表扬的时候应实事求是,有理有据。不能是情绪主导,随意指责,发泄一通。家长不妨先控制好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再与孩子沟通。
3.了解孩子。要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孩子也是人,也有高兴和烦恼的时候。当他高兴的时候,他容易接受你的“大道理”,不高兴的时候,哪怕你说得再有理,也听不进去,因此跟孩子说话,要充分了解他的情绪状况,等他平静下来,择其“善”而说之。另外,也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知道孩子真实的想法。尊重他,他才能理解互相尊重的可贵,才能开始体谅你的苦心,这比什么说教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