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学生心理

压岁钱 到底该你管还是孩子管?

日期:2012-02-06   浏览:13894次

 

春节期间,孩子们欢欣鼓舞地捧回厚厚的大红包,很多家长却为此感到实在有点烦――这少则百千多则上万的压岁钱,究竟应该归谁管?怎么花?在压岁钱的问题之下,家长还有更多关于“教育”的困扰。

  钱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太大的话题。在孩子们和成年人看来,在4岁的小朋友和14岁的半大孩子看来,每个人的解答绝对不一样。那么压岁钱到底应该谁来管?怎么花?这需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来具体分析。

  学龄前幼童

  面对孩子清澈的双眼,很多人都会感到自己“无力拒绝”。照顾婴幼儿的父母,也经常会体会到这种“愿意为孩子去做一切”的冲动。尽管如此,父母当然是无法满足孩子的所有需要的。我们需要学会对孩子说“不”。这个时刻,家长需要处理好自己的挫败感,将自己的这种无力传达给孩子,进而也使他/她体验到经历挫败而带来的无力。

  这种无力感本身不会造成伤害,遭遇挫折是我们每个人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孩子会逐渐在挫败中明白:“原来这个世界不是我想怎样就怎样的。”

  因此,这个时期钱的使用权无疑是应由父母主导的。毕竟在这个年龄的孩子眼中,粉色的钞票只是可以换来满足的神奇纸张。当孩子要求自己来管理大额的压岁钱时,父母就可以明确地告诉他/她“现在你还不可以”;“你还需要我们来替你管理”。

  通常,孩子的负面情绪反应不会太持久。而父母需要关注的是自己对待钱的态度,是否在对孩子说“不行”的同时,将自身有关钱的不安全感、内疚与羞愧也传达给孩子了。

  小学儿童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钱”已经体会到了很多层面的作用和意义。他/她们对于钱的渴望在不断增加,也说明了他/她们的世界在不断扩大。逐渐长大的孩子,会越来越多地要求有更多的自主权,当然也包括支配钱的权利。

  这个时期的孩子,的确缺乏一些必须的管理金钱的能力,消费缺少计划性,拿到钱后常常急于去实现愿望,迅速花掉所有可支配的钱款。而父母需要做的,是从对待幼儿时“指令式”地替孩子做主,转向对待学龄儿童时“指导性”地引导他/她学会花钱,让孩子加入到对钱的管理中来,但也不是完全放手。

  因此,这个时候父母要做到逐渐放手,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她去自己支配相对小额的钱款,协助他/她正确地认识金钱和使用金钱。当孩子要求自己独立管理压岁钱时,父母就可以借机对他们进行有关金钱的教育工作。

  可以先把一小部分数额的钱款交给孩子管理,家长完全不干涉;也可以让孩子先列出一个用钱计划,得到父母同意之后,再把钱交到孩子手中。这个与孩子商议的过程,其实就是父母在认可孩子成长的过程。

  初中及以上青少年

  1415岁的孩子,在消费行为上已经与成年人非常接近,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异。他/她十分清晰地理解金钱可以交换多种形式、多重意义的享受与满足,家庭中有关钱的战斗也就更多硝烟的味道。

  这个时候,父母通常“做什么都是错的”。生理上的发育,促使青少年的生活中必然充满冲突,对于独立性的追求成为一种内在需要。父母再想蹲下身来和颜悦色地进行“商讨”,在孩子看来就变成了一件可笑的事情。

  在压岁钱的问题上,父母需要做的是给予孩子“有底限的管理权”。在不影响家庭经济情况的前提下,划给孩子自己的“独立账户”,让他们自己去管理吧。孩子总归是要长大的!

  下面是儿童理财教育各年龄段计划,供父母们参考。

3岁: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

4岁:知道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做出选择。

5岁: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

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自己的钱”意识。

7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

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如卖报、替他人购物以获得报酬。

9岁:可制订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

10岁:懂得平时节约一点钱,以便大笔开销时使用,如买溜冰鞋、滑板车等。

11岁:学习辨识商业广告,并有打折、优惠的概念。

12岁:懂得珍惜钱,知道来之不易,有节约观念。

12岁以后,完全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交易等活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