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学生心理

孩子在成长家长也别落后

日期:2010-12-06   浏览:13828次

     家庭教育说到根本,就是一个孩子不断认识理解父母的过程。高中阶段是孩子知识、能力、见识快速增长发展的时段,许多父母或许有一天会惊奇地发现:昔日那个毛头毛脑没心没肺的少年,怎么一下子长成小伙子和大姑娘了。正是因为孩子这种在心理、知识上的快速突进,他们也便开始在心理上彻底“断乳”,他们甚至开始反思“父母”,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他们有了更多“精神”上高级的需求。

  孩子已大踏步地进入到了一个全新阶段,而许多父母此时的心理还没有调整过来,还依旧对“过去”依依不舍,心理上闪动的还是昔日那个懵懂无知、天真可爱的“小娃娃”,将对孩子满腔的爱释放在吃、穿或人尽皆知的小事的反复叮嘱上。高一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忍”,高二的时候,就会“烦”,高三会不断“爆发”。

  一位高中教师表示,一方面,在高中阶段,父母畏“孩”如虎。许多家长来和他反映孩子情况,临走的时候都不忘叮嘱:“您可千万别告诉他()我来过”、“您可千万别告诉他()这是我说的”、“在家里我们可不敢和他()说话”。每次听到这样的叮嘱,连老师的心里都有说不出来的复杂情绪。另一方面,在和孩子倾心地交流之后,孩子又会向他表达,“老师,我其实特别不想回家。”

  教育,其实从来都是需要育人者与被教育者共同发展的,我们不能单纯地只强调被教育者的发展。学校教育如此,家庭教育亦是如此。育人者不断发展了,才有可能为被教育者不断提供发展的空间与发展的途径,才能与被教育者有更多精神上的共鸣。父母不是专业教师,这里也绝不是用专业教师的标准要求父母。孩子在高中阶段,快速发展了,有了更多“内在”的需要。父母与孩子共同发展了,父母就能更加理解孩子的生命状态,并且在生命的“内在”方面给予孩子更积极回应。

  曾有一个学生说,每次她外出,父母都责怪她不及时给家里发短信。这一次她发了,发了很多,用心地描绘她见到的景象以及内心深处细微却强烈的感受,可是无论她说什么,父母给她的回语总是“祝你旅途愉快”、“注意安全”、“小心受凉”……事实上,这位学生其实更需要的是父母给她的精神回应,无论“祝你旅途愉快”、“注意安全”还是“小心受凉”,都是简单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孩子当然需要“物质”,但这个阶段的孩子更需要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精神”的彼此交换。这位学生的父母其实都是理工科高级知识分子,在这里并不想指责家长,但面对如此一个高速“发展”的女儿,父母确实是在情怀、心理上的反应有些迟钝了。这样的交流,交流双方如此不对等,一方霞光万里,心绪玲珑;一方保暖防寒,只讲实际,又怎能奢求持久与深入。

  与孩子共同发展,其实并不需要家长有多少专业性的知识与技能,而是需要家长拥有更大更开阔的精神空间,能够与孩子一道去“体验”人生与生活,能和孩子保持更多心灵的默契与精神的交换。这是孩子升入高中阶段后,对父母提出的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

  这里提供一些具体的做法,供家长参考:

  1.除去家长自身的专业外,家长还应再看一些文学、历史、音乐、绘画、哲学、教育方面的书。

  2.就孩子的专长、特点、喜好看一些书,帮助并引导孩子向更深处发展。

  3.家长应保持自己的生命理想、职业理想;有追求的热情去生活。

  4.家长拥有自我的精神生活与精神空间,并且用自己的精神生活不断感染孩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