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03-20 浏览:13472次
奥数比赛第一名竟成学校“小霸王”
彭彭曾经是令老师和家长自豪的优等生。六年级时,他是唯一代表学校参加全市奥数比赛并获得一等奖的学生。但如今,他却成了学校里的“小霸王”,经常惹是生非。中考成绩达不到好学校要求,父母千辛万苦为他安排寄读。
由于不适应初中学习,缺乏意志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彭彭的成绩优势已经荡然无存。于是他开始通过与老师顶嘴,和同学打架这些极端的方式来赢得同伴的支持,树立自己的地位。平时只要有人约他一同去打架,他总是很爽快地一口答应,显得特有“哥们义气”。而且他还通过手机信息了解哪个同学在背后说他坏话,然后就将同学揍一顿。
在学校里,彭彭觉得老师处处针对他,总是拿他做反面教材,还让同学不要与他往来。越是这样,敏感的彭彭抵触情绪越强烈。他要么旷课,要么就在课堂上捣乱,结果被老师请出班级。如今上高一的彭彭已经很久没有正常上学。他感觉自己成了老师、同学排斥的对象,无法适应学校生活,即使到学校也是惹是生非,还不如待在家里。
但是在家里,彭彭和父母也常因意见不合起冲突。虽然父母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他却目无尊长,不高兴时便“出口成脏”,伤透了父母的心。父亲说,他最怕接到老师的电话,因为这意味着他要到学校收拾因为儿子闯祸而留下的烂摊子。
老师点评:
分析:彭彭发生转变时正处于青春期,是人的身心变化最迅速和明显的阶段,发展趋势呈跳跃式。此时的孩子力争拥有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格。当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阻碍,个性伸展受阻时,就会引起反抗。但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常常让他们以主观、幼稚的方式来获得独立自主。此外他们还非常注重自己在同龄人群中的地位,渴望有知心朋友,渴望得到别人的接纳与尊重。
彭彭在学业上已经无法得到成就感。作为寄读生的他,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无法融入集体,难以获得朋友。渐渐地,他发现跟老师顶嘴、打群架这种抗拒权威的方式可以显示自己的“威风”,赢得同伴的注目,并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增强了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他的不良行为得到了强化。他越是不守纪律,越容易招致师长对他的不满,而这反而让他逆反地坚定自己的想法,与师长产生隔阂,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此外,小时候的优异成绩掩盖了彭彭其他方面的问题,让彭彭觉得只要有好成绩就可以得到一切,当他很容易地获得好成绩时,各种赞扬和羡慕让他不断自我膨胀。当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出现变化时,他不会通过改变学习方法和自身努力来取得好成绩,而是通过破罐子破摔的方式来面对挫折。
建议:需要打破恶性循环的模式才能让彭彭情况好转。老师和家长在把握大原则的情况下,给他保留一定自主空间,不必对每个细枝末节都指手画脚。老师、家长可以与彭彭一起,协商制定一个详细合理的计划,并建立督促机制,每当他取得一个小进步都应及时鼓励肯定他,帮助他走向健康的成长方向。
青春期是心理的“成长期”,也是“危机期”,老师和家长应注意观察学生情感上细微变化,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建立信任感,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切忌一味打骂呵斥。对孩子的错误,一定要认真了解原因,切忌简单凭经验下定论。
彭彭也应该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同时需要增强自控能力和是非观念,分辨诤友和佞友,并建立合理健康的宣泄情绪的方式。
半班好学生孩子说:我不上学了
在父母眼里一向挺乖的萱萱,在一次半期考后突然跟母亲说:“我不上学了!”
母亲大吃一惊:“不上学你打算做什么?”“不知道,我可以去街上走!”“没钱怎么办?”“逛街可以不花钱。”
让萱萱决定不上学的原因是因为她的成绩。萱萱初中的成绩不是很好,本来只能上一所普通高中,但家长为了给她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擅自为她安排进了重点校。从小“听话”的萱萱虽然不愿意,也只好服从父母的安排。在她眼里,班里半数以上是好学生,包括她在内的“落后群体”从来都是老师批评的对象。不甘落后的萱萱原来打算通过努力,在半期考中取得好成绩,但是结果却失败了。于是她彻底放弃了,萱萱认为既然付出了也一样没有结果,还不如干脆不学习了!
第二天,萱萱就表示不愿上学,整天躺在床上不起来。“不上学,就不用考试,就没有差的成绩”,这就是萱萱的逻辑。
从小父母就对萱萱管得很严,生活中一切事务全部包办,连该穿什么衣服都由母亲指导。小时候,萱萱试着自己搭配衣服,母亲总认为女儿搭配不当得重新换过。久而久之,穿衣服时萱萱总会习惯性地询问母亲的意见。事实上,“不上学”的念头在萱萱心中埋藏许久,母亲没问,她也没提。所以母亲以为,这是萱萱第一次拒绝上学,突如其来的做法着实让她不知所措。
老师点评:
分析:萱萱不愿意上学的想法与行为源自于她学业上的挫败感,与她从小受到的教育方式而形成不良的性格有关。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不断高涨,渴望在同伴中得到认可和肯定。在学校中,学习成绩成为大多数孩子的评价标准。萱萱的成绩不好,在一次次的考试挫败中渐渐失去了自信。之前的考试她还能以没有努力为原因,而这一次在她自认为已经十分努力的情况下,成绩依旧没有改观,因此她决定彻底放弃。在她看来,只要不经历,就不会失败,所以在面对困难时,她选择放弃。面对挫折就逃避的心理源于她对自己的不自信,而她的不自信则与现实生活中少有能培养她自信的事件有关。
从小母亲对女儿的约束就很多。就如穿着打扮这件事,由旁人指出她的不得体和由母亲直接告诉她是有区别的。旁人的评论或许能激励她努力做得更好,而母亲一味干涉则使她更加依赖母亲,无法养成独立思考并决定自己行为的意识。在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现实以及没有尊重孩子意见的情况下,以“爱”的名义为她做决定,只会导致她挫败感越来越强,同时也容易导致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变得更糟。
建议:第一,萱萱学业上的挫败感除了与她基础较差有关以外,也与她如何看待自己的学习有关,在萱萱的眼中只有好学生,因此她总是不断地与别人进行比较。对萱萱而言,应该将自己的目标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细化目标,与自己的过去进行对比,哪怕成绩只进步一分也值得肯定。这样一步步地达到目标,取得进步,才能不断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同时也应该在生活中从多方面来获得对自己肯定的评价,学会为自己做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不断增强自己的耐挫折能力。
第二,对于家长而言,应该学会让孩子做主,并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家长可以提供参考意见,但最后的选择应该由孩子决定,在一些小事情上应该放手让孩子选择,并予以一定的鼓励。当遇到困难时,应该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并与其共同面对,给孩子一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