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学生心理

如何排除小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日期:2008-03-21   浏览:12003次

人的心理活动,就像流水一样从不间断地“流动”,这种流动,如果遇到“阻塞”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实质上是一种适应不良的外在表现,即当个体的活动、判断、期望和情绪体验等心理状态超出常态,产生偏差,而又无法妥善调整时的矛盾心态。近几年来,分数、考试、升学越来越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中的“热点”。学校、社会的舆论导向,父母家庭的过高期望,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不少学生难以承受,于是在学习中小学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面对这种情况,不少教师往往习惯于把心理问题归结为思想问题,用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去做工作,从而使教育缺乏针对性,不但事倍功半,甚至会适得其反,如能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症下药,通过心理指导,给予学生心理上的疏导,排除心理障碍,就能因势利导,水到渠成。
一、与自卑告别
      以自卑为特征的心理障碍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最为普遍的情形了,对于这些同学,按照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心理疏导,才能拨开阴霾,才能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带来自信的阳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给予引导:
1、实事求是,悦纳自我。要记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聪明的人无非就是善于发扬自己的优点,尽可能抑制自己的缺点罢了,要学会实事求是地“解剖”自己,有缺点就勇敢地承认,有优点更应大胆肯定发扬、悦纳自我,抬起头来前进。
2、善于比较,公正评价。生活中,人们常会把自己与他人比较,用以确定自己的位置。自卑的人总是自我评价过低,往往习惯于找优于自己的人比较,对照之下越发感到自己的无能,他们甚至用已之短比人之长,自然是越比越泄气,从而失去自信。因此,应该寻找条件相仿的人去比,全面比较双方的长短,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公正的评价。
3、自我激励,自我提高。自卑总是与某些欠缺联系在一起,因此激励自己不断进取,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是根治自卑的良药,在充分肯定自己的优点、展现自我风采的同时,更要自己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找回那一份自信,从而与自卑挥手道别。
二、向畏难挑战
      畏难心理与自卑是结伴而行的,失败多而自卑,基础差而畏难,这些同学迫切需要的,不是说教和灌输,而是更多的聆听、理解和指导。
指导学生挑战畏难,可通过活动形式进行锻炼。贯彻活动性原则应做到以下几点:
1、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实效性。
2、要指导学生参与各种训练与练习活动,指导其通过活动增加迁移,减少错误。
3、应避免脱离学生实际的形式主义,搞“花架子”的所谓活动,在指导其练习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避免过多的管束。
三、改依赖为自立
     要排除依赖心理,并不是批评指责,由教师一本正经开药方,让学生服药所能治愈的,这里需要的仍是朋友式的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出朋友或的忠告,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达到循序渐进的发展,绝不能急于求成。
变依赖为合作,可以通过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会到共同的力量,既发挥他人的才干,又展示自己的能力;既尊重他人的个性,又保持自己的个性,而不是一味的依赖别人,而失去了自我。这样以合作为阶梯,引导学生走向自立。
四、变厌学为乐学
      应用心理学原理,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条件创造适当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用兴趣引导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而不是枯燥乏味的“独角戏”,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循循善诱,为学生设计一个适宜前进的阶梯,使学生在成功中产生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感受,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使之在成功之中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心理指导,正是在娓娓谈心之中,在循循善诱下,像一个知心朋友那样,唤起学生自我教育,排除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