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生心理>>正文学生心理

大学生心理危机

日期:2010年03月11日      来源:admin      浏览:14017次

 

危机的成因

一、内在因素: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特殊性。

青春期中、后阶段的大学生,是心理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心理变化的最激烈时期,同时也是心理发展与成长的困惑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呈现出两重性的特点:在掌握知识与思维能力方面似乎与成人无异;但是因为阅历浅、经验少,在人生观、价值观、社会适应等方面,带有很大的盲从和稚嫩,因而产生多种心理矛盾和冲突。这使得其心理倾向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比如富有理想又易脱离实际、热爱生活又易因受挫而悲观失望、思维活跃却容易偏激、自我意识强又难以对自己客观准确地定位。种种这些,都是同其心理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的,要消除上述心理障碍,一方面依赖自我身心的逐步发育,另方面更需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的磨练过程。

二、外在因素:周围环境的综合影响。

1、日趋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加剧了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迷茫和不适。

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状况是决定一个人生活方式的最重要基础,特别是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使我国经济繁荣,科技进步,而且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乃至民族文化、国民性格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常常使学生失去稳定感而变得难以认同、无所适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就业困难、环境污染等经济危机都不同程度地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负荷。大学生不再只是生活在圣洁的象牙塔里,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影响和干扰。有些社会问题甚至成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如特困生问题等。

调查表明,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大的心理压力来自于经济上的困难。因此贫困生都存在着将来如何通过自己的成就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压力。对于临近毕业的贫困生来说,由于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方面的原因,在联系就业单位问题上也明显处于不利地位。这些外部压力都容易使贫困大学生形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和自卑情结,如果得不到正确的调适,可能导致抑郁或绝望等较严重的心理疾病。

2人际交往困惑和障碍阻碍了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调节和积极适大学生在进入学校后即处于新的群体之中,不仅要与教师和同学发生各种交往关系,同时也要发生受个体人格特征调节的心理关系。

社会心理学将这种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它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具体体现为群体成员间的心理吸引或心理排斥,表现为个人与他人感到满意或不满意。这种人际关系不仅与个人心理特征有关,也与其社会生活背景有关,同时又与外部环境形成强烈的互动性。进入大学后,环境、角色的变化也容易引起心理不适应。在生活上由父母包办的状况被一切生活要靠自己打理的生活方式所代替,这种依赖性和独立性的反差和矛盾造成了他们对以往生活方式的迷恋,对新的生活方式感到难已适应。同时,大学里学习内容复杂,难度大,中学时代老师“包教包学”、“保姆式”的教学被更多的自学所代替。这就打破了他们浪漫殿堂式校园的梦幻,产生失望的情绪。在学校教育中,不仅存在班级、年级等正式组织,同时也会形成与学生家庭背景和社会身份、文化差异有关的非正式组织以及相应的生活方式。当今社会拜金主义风气日盛,反映到大学校园里,学生喜欢相互攀比,表现在同学聚会、拜访老师和衣着消费等各个方面。从而容易导致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强烈,人际交往水平提高,但自信心有所下降。可以说不同年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征。但低年级和毕业年级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中心首页 中心简介 新闻中心 名医荟萃 心理热点 心理热线 培训宣传 干预研究 资料下载 互动交流 vip澳门贵宾会app下载
关闭
杏桃 云雨楼 桃色都 色欲崖 十色堂 金屋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