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5月03日 来源:网站编辑 浏览:14429次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想办法让他们离开。但老人没有驱赶他们,而是给了每个孩子25元钱,并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又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元。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这次只能给这么多。“15元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元钱,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给5块钱,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然后转身就走,并发誓再也不过来玩了。
小孩怎么就走了呢?全因他们玩耍的动机变了。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前者是指人们由于内在需求(如热爱、渴望等)去做一件事,做事情的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和奖励,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目的;而后者是指人为了某些外在结果、奖励(如地位、金钱等)而做事。如果按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易被外部因素左右,成为它的奴隶。这个故事中,老人的计谋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钱而玩”,他操纵着钱这个因素,也就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最主要的原因是从小父母就喜欢用口头、物质奖惩来控制孩子,而不在意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久而久之,小孩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始动机,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收获和评价:上学时,忘了学习的初心——好奇心与求知欲,变得只在乎分数、排名;工作后,忘了工作的初心——成长的快乐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因上司的评价和收入的高低时而高兴时而痛苦。人一旦将外部条件、评价当作行动指南,情绪、意志力就容易波动,出现不满、不公、牢骚满腹等负性情绪。为了减少内心痛苦,人们只好降低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降低努力程度、得过且过,甚至完全放弃。
如果你渐渐找不到工作的意义和乐趣,也许该好好反思,是否把工作与外部奖励捆绑太紧而忘了自己的初心与目的。工作的快乐,来源于内心的肯定和渴望,细心去发现工作本身的乐趣与价值,让学习和工作变成“为自己而做”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