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究竟是如何走进错误婚姻的?
日期:2016年05月05日 来源:网站编辑 浏览:15031次
人们究竟是如何走进错误的婚姻的?其实这当中是有规律可循的。
原因一:我们已经进入到心理意义上的婚姻时代,
但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
桃子是个小镇姑娘,现在独自在帝都打拼。她的父母是相亲认识的,当时她姥姥身体不好,姥爷工资不高,一家人生活困难,她妈妈看到她爸爸家里条件要好些,也不嫌弃自己,人也还可以,说嫁就嫁了。结婚后生活平淡,磕磕碰碰,但也凑合了一辈子。现在桃子的妈妈就总对她说,结婚还是实在点好!你们年轻人总是情啊爱啊的,能当饭吃吗?
桃子后来和一个男孩一见钟情,但她没敢告诉家里,因为男孩家里条件并不好。可是她真的喜欢他啊。但好景不长,两人总因为钱的问题闹不愉快,永远在找团购,永远在买打折品,桃子开始觉得,妈妈的话好像是对的……
在过去的时代,婚姻只是一桩理智的生意,你要做的就是同他人比较你们的资产和社会地位。这种方式让人感到冷酷、缺少温情,因为没人关心婚姻双方是否幸福开心。
于是,在年轻一代里,浪漫主义的婚姻观取代了经济的导向而成为结婚的理由。男孩女孩们更愿意相信,对一个人的感觉应当成为是否结婚的唯一标准,如果一个人感觉自己“坠入了爱河”,那就足够了,不需要再多问任何问题。
是的,人类曾经在上千年的时间里,在婚姻问题上充斥着偏见和势利小人;于是我们又花了三百多年的时间,全社会似乎一股脑儿又跑到事情的另一端。而在当下的中国,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又在往回跑,“门当户对”、“有车有房”成为首要标准。很多人就像桃子一样,在这两个端点间跑来跑去,内心分裂不已,疲惫不堪,直到我们看到不少人在婚姻里求钱财,在婚外情里求真爱……
事实上,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婚姻方式,但我们也开始看到浪漫主义婚姻的缺点,时代的变迁使我们已经来到了第三种婚姻状态的时代,那就是“心理范畴的婚姻”。一个人不再仅仅为了钱或“感觉”而结婚,而是说我们对彼此有“感觉”,这种感觉经受了事件和现实条件的考验,经历了情绪的波动,最终双方彼此能够成熟地意识到自己和对方的内心状况,决定共同生活。
在过去那个理智选择结婚对象的时代,一个人在结婚时可能会考虑以下这些问题:
·他们的父母是谁
·他们有多少的土地和资产
·他们文化程度是否相近
在浪漫主义的时代,一个人可能为了寻找那个对的人,遵循以下迹象:
·对方无时无刻的想着自己
·对方拥有强烈的吸引力
·对方总是渴望与他们交流谈话
现在,我们需要有新的标准,我们需要去明确:
·双方心理状态的成熟度
·如何与对方一起养育孩子
·如何同对方保持朋友关系
·如何与对方一起成长
事实上,如何为婚姻做准备工作,应该成为需要在整个文化上进行的一项教育工程,大多数人就这样径直地跳进婚姻,没有任何深入笃定的理由。至于为什么婚姻失败了——通常归咎于另一方是个白痴,“渣男”、”作女”。
我们抛弃“只认钱不认人”的偏颇,不代表在选择结婚对象时要把理性放在一边。诚然,有些人凭借着敏锐的直觉找到了幸福,但对于更大多数人而言,理性是必须的,专业的帮助也是必须的。为什么这么说?这涉及到了下面的问题。
原因二:我们并不真正了解自己。
Emily从小就温和懂事,她也一直认为自己如大家口中所说,善解人意,贤惠温柔。她和志强谈恋爱的时候,对方也喜欢她小鸟依人的样子,一米六的Emily站在一米八的志强身边,朋友们都笑说他们是“最萌身高差”,羡慕不已。
结婚之后,Emily的生活告别热恋的甜蜜期,渐渐回归常规,公司常常加班,人事斗争令她头疼不已。一次下班回到家,Emily又和志强抱怨了起来,志强却一脸不屑,看都不看她地说:“你别理他们不就得了,或者不想干就别干了呗!”Emily顿时傻了眼,心里淤积的委屈和愤怒一下子爆发了:“你这是什么态度啊!我不就是想让你哄哄我吗!”话说出口,Emily自己也有些后悔,她愣在那里,眼前浮现的却是妈妈常常向爸爸抱怨的样子……
我们选择一个人作为伴侣,是需要触碰和衡量很多细致层面的互动的,然而,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往往如此肤浅,以至于每一次都莫名其妙坠入爱河,忽略了很多明显的细节,最后再莫名其妙地分手,就这样掉入某种模式中无法自救。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去了解我们的神经质、我们的内在模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普通的人际关系里,我们一旦被一些事件触碰到内心的一些“痛点”,便倾向于把责任推给对方或是主动忽略掉。在和朋友的互动中,他们因为没有足够动机去接触我们更深的“自己”,所以也不会给我们非常深的关注——他们可能只是希望和我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于是我们对自己内在的不完善和那些更深的面向一直是无知和盲目的。比如,我们都知道如果可以和某人偎依着入睡会是多么的甜美,可是在真正进入亲密关系前,我们没有机会了解原来自己心中还深藏着逃避亲密的一面。一个人能够给他本人最大的特权,就是给自己创造一个错觉,相信自己是一个非常容易相处的人——就像Emily,直到实打实地进入了婚姻,才发现自己和妈妈一样怨气冲天,温柔的一面原来也只是一面而已。
很多情况下,我们希望在成人关系里,重新品尝我们在儿童时期熟知的某些感觉。那些感觉,是我们作为孩子,最初的对于爱的感受和理解。这可能和一些不让人愉快的体验纠缠在一起:被控制,被羞辱,被遗弃,从来没有被倾听过,等等,简而言之——是痛苦的体验。
于是作为成人,我们拒绝某些很好的追求者,可能正是因为他们太好了。我们缺乏健康的、美好的关系的体验,无意识地被某些追求者所吸引,并不是因为他们能够让我们开心,而是因为他们符合我们心里最熟悉的方式。但其实这就是个坑,因为熟悉的不一定是好的。比如有个男人很讨厌自己的妈妈,因为她总是不断地指责、挑剔、否定他,但后来他找的妻子却几乎和妈妈一样,他过得很不快乐。熟悉的味道具有潜意识的吸引力,仿佛催眠一样,但其实父母身上有很多对我们自己并不好的东西。
因此,所有陷入爱河的人最迫切需要做的功课就是,能对他们陷入疯狂恋爱的通常套路有所了解,他们需要在生活细节中迅速觉察和捕捉到自己的内在模式是如何起作用的,探寻这些套路、模式是从哪里来的,是如何推动他们行动的——最重要的是要总结出来哪种类型的人能够激发自己错误的冲动行为,而哪些类型的人能帮助你避免重复错误的行为。
有个提议并不难实践,那就是每当遇见一个有所期许的对象,就应当提醒自己需要保持警惕。困境就存在于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当中,正是这类问题,可能在若干年之后,最终造成分手的悲剧,因此我们需要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了解这些,以便找到最佳的方式绕过它们。
原因三: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对方。
婚后志强的冷漠令Emily感到陌生,自己当初明明已经很了解他了啊。她多次拜访过他家,看过他们过去的照片,也结识了不少志强的朋友。最打动她的一个细节是,有一次他们一起救了一只躲在车底下取暖的小猫,志强对待小猫的样子让Emily认定了她找到了一个内心善良的男人,“他对小猫都那么好,将来也一定不会伤害我的,对孩子一定也很好……”
通常,我们首先都是被对方“看起来是什么样的”所引导。在接下来的交往中,我们往往基于几个小小的事件或细节,就“勾画”了一个关于爱人的完美形象。我们的大脑会根据一些细小的信息建构完整的形象,用来判断未来伴侣的性格,靠着非常有限却被放大数百倍的细节,去创造想象中的形象,勾画关于对方的全部人格。最可怕的是,很多时候,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而且这种做法功能强大到我们无法想象的程度。找对象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种以点概面式的晕轮效应而让我们选错人。
我们需要知道那个人在亲密关系中的内在运作方式,需要知道他们的态度、立场、控制欲、羞愧心、反省能力、性取向、期望、关于金钱、孩子、养老的想法、忠诚......数百种细节,而这些是不可能通过简单的聊天来获取的。
在一个更为明智的社会中,愿意结合的双方会填写详细的心理调查问卷,并把结果发送给心理学家小组进行评估。再过几十年,这听起来将不再像在开玩笑。
原因四:我们无法接受单身,
幻想以婚姻让美好的瞬间永恒。
小美马上就要30岁了,她曾经发誓一定要在二字头的时候把自己嫁出去,现在这个愿望眼看就要落空,她打算干脆放下一切,好好庆祝。她为自己准备了一次异国旅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在旅行团里认识了大她两岁的Henry,而且他们还很聊得来!
在威尼斯,他们一起坐在摇曳的贡多拉小船里,看着落日的余晖将金黄的阳光洒满水面,身边是静静的古城,……小美觉得眼前的一切完美之极,简直就是老天对她额外的奖赏。曾经也有过几次苦恋,都没有成功,这一次她觉得终于苦尽甘来了,身边的这个男人一定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
然而回国之后,小美几次想约Henry出来,对方都不冷不热。小美看着手机中的照片,心痛不止,难道我只是做了一场梦吗?
如果单身令人难以忍受,那么一个人在选择伴侣的时候就难以有一个清晰理智的头脑。可是这些年来的社会文化令单身变得压力重重。当社会的结构和形态只适合结婚的人群,人们就会为了逃避他孤独而选择结婚,内心就很容易有一股急切的、执着的推动力,试图永远抓住无聊生活里闪现的美好事物。
在结婚之前,我们在生活中可能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动荡。就像小美,曾经认真的恋爱过,曾经努力和自己并不那么喜欢的相亲对象相处,曾经为了多认识一些人强迫自己去参加一些没完没了的聚会……从希望到失望,再从失望中寻找希望……终于有一天,她忍不住对自己说:受够了!我受够这一切了!
于是,一旦生活中出现一个美好的画面,我们就会迫切希望抓住它,让婚姻成为我们的新生活。我们想象婚姻是一个保险箱,能帮助我们把快乐封存起来。但不幸的是,婚姻和这种美好的感觉并没有必然的联系。那个美好的感觉,也许是来自威尼斯本身,也许是那天的天气,也许是不用工作的放松,也许是晚餐的美味,也许是因为那个幽默的导游......但这些没有一个是跟真实的建立一个亲密关系有关的因素。
婚姻根本不能保存当下这一刻的感觉。事实上,结婚不可避免地会将关系移往另外一个层面——可能还是一个不那么容易面对的局面:也许是郊区的一套普通的房子,也许是耗时的来回奔波,也许是需要你照顾的老人。唯一相同的部分,只是那个陪伴你的人。当初你期待通过婚姻抓住美好,而你抓住的唯一的要素,可能也是个错误的要素。
生活的高峰体验往往是短暂的。我们可以准备好随时迎接那些天堂般的美好感觉,享受它们,但不能错误地认为那些感觉应当持久,然后试图把它们永远地锁定在婚姻里。
昆明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